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47

[第一册第四段] 白话1-1-性德【白话精修|每周四晚7点|北京时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7 20: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参加?入通知群

“孝敬”是性德,唯有性德才能开启我们的自性。“师道”是佛陀的教育,“师道”是建立在“孝道”基础上的。没有“孝道”就谈不上“师道”。人人必须做到尊师重道,唯有尊师重道才能成就道业。


1. 佛德


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头顶的大金光明是弥陀的清净光明,也就是他自心中的佛德。”

天地游完整原文


离欲得慧识般若,世间有相即无相。天明地明心也明,佛恩佛德佛光明。

【佛言偈语】第一册完整原文


佛性长存,佛德永住

学佛救人,首先要让自己佛性长存,佛德永住惟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在红尘当中不能污染,戒人间一切贪瞋痴,利益众生,才能离苦得乐!

150919 马德里完整原文


佛心永存,佛德永住

佛心向善,人心向善,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让佛法的理念能够让世界变得更加的美好,所以我们佛心永存,佛德永住,让我们跟着菩萨一起在人间度过每一天的佛光普照之日。

160425 新加坡完整原文



中华传统文化和佛教讲德,道德、性德和人的品德;讲仁慈、仁爱;佛法讲慈悲、感恩,理解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常为别人想,常理解别人,就能看出自己的本性。知人心者行天下,知足常乐者得天下。

171001巴黎完整原文


修到“五毒”都没有了,就是菩萨的道德果位。佛德就是人的品德、性德和道德,三者的结合。如孩子忆念母亲一样,念念观世音菩萨自然息灭贪瞋痴叁毒。

佛言佛语(第七册)完整原文


佛德是什么?

我们学佛,就要认识佛、懂佛,就要懂得佛的道德,拥有佛德。佛德是什么?就是佛的品德、佛的道德和佛的性德。

第一,佛的品德是什么?高尚从来不跟别人斤斤计较。一个不跟别人斤斤计较的人,就具有佛的品德。现在几个人有佛的品德?

第二,佛的道德是什么?帮助众生,普度众生,慈悲众生。你们有几个人具备佛的道德?有些人具备两个,有些人具备三个,但是很少有人能具备佛的这四个道德。

第三,佛的性德是什么?佛的性德就是佛的本性德能,佛的本性是善良的,佛的本性是人伤我痛,佛的本性是愿意替众生吃苦。妈妈就有母亲的性德。很多母亲愿意为孩子吃苦,这就是“母德”。妈妈真的很伟大,她肯为孩子吃苦,而我们现在有几个人肯为众生吃苦?秘书处有些小朋友接听咨询电话,回答听众几个问题后就不耐烦了,马上就没有耐心,这样的人具有佛的性德吗?如果现在是观世音菩萨在接听电话,观世音菩萨会这样没有耐心吗?妈妈对孩子苦口婆心,不停地讲:“孩子,你要好好地吃饭,你不吃怎么长大?你这么吃一口,这里会胖出来的,再吃一口吧,你是个好孩子。”妈妈为了孩子好,自己肯吃苦,非常有耐心,这是妈妈的本性、性德。

白话12-53完整原文


佛德有四个基本元素要懂得依照佛法中的四德。佛法中有四个德,师父上次在新加坡的时候,师父传给你们佛言佛语,其中有一个叫“学习佛德”,但是你们都不知道佛德在哪里?佛德有四个基本元素,就是“常、乐、我、净”。因为拥有了四个品德之后,你就会经常快乐,你的心就会经常干净,叫“常、乐、我、净”。

白话7-1完整原文


大家要知道佛学像一个百货商店,你进了佛家的店,你想看什么都有,你想了解什么都有。所以在末法时期,人最重要的是思维上的进步,并不需要很多欲望上的需求。所以很多人为什么一辈子不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智慧,有的人一辈子吃喝玩乐,最后没有意义地离开了人间。学佛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大家想一想,一个人是不是这样,对不对?你这个人要明志,你必须要淡泊自己;你这个人想看得远,做事情远,你必须要宁静。要修身养性、养德,我们要养什么德?养佛德,养自己的道德。

【BH佛法】170817 完整原文


佛经上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你的心只有放在佛的位置上作佛,你的心就是佛。如果一个人有佛心,这个人一定会有佛念、佛智和佛的意识存在,所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如果想作佛,你观想佛像、忆念佛德、口称佛号,你当即时就是佛。很多人问师父:“我怎么样能成佛呢?”这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成佛。观想佛像,看着佛的像,恭敬佛;忆念佛德,想着佛的道德、品德,感恩佛慈悲救度我们众生;然后口念佛号,虔诚念经。你拜佛的时候就是在作佛,那么,当你跪在佛像前磕头的时候,你基本上已经是佛了。

白话12-62完整原文


做事情要做在功上,要做在德上

要知道不是闲人,闲不得。如果这个人不是闲人,闲不得。是闲人,非等闲人。从这几句话悟出一个道理,做事情要做在功上,要做在德上。如果做任何事情是做在善上,做在一个事上,你是没有功德的;你要做在功上,要做在德上,这才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功就是从心里发出的,超出正常善事范围的才称为功。用你的佛心去做善事,用佛德,德就是道德,佛菩萨的德性。再加上你自身的佛德,所做的事情称之为功德。

白话2-1完整原文


希望大家要懂得,人跟人之间的相处,要懂得尊敬,尤其修行人不应发脾气、不会很烦躁。所以,修心修行要学会忍让,修自身的佛性是功啊!就是说修心要学会修自身的佛性,就是把自己的本性、善良的心要修出来。我们经常说:要用佛菩萨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身体上、行为上做任何事情,如果跟菩萨能够相吻合、相辅相成,那你就拥有了佛德,就是功德的“德”字。所以用菩萨的境界去衡量、去修,你就拥有了佛菩萨的智慧。

【BH佛法】130808  完整原文

在末法时期,人心涣散、重物欲、失德性,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他不可能拥有智慧,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间智慧的缺陷,而人间的智慧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所以需要大家用佛德在人间生活,否则会伤害自己,希望大家不要用人间的欲望来伤害自己,而要用菩萨的般若智慧来充实自己。

130924 台湾完整原文


你们都是未来佛,希望你们心中拥有佛心,只有佛心才能产生佛德佛智,才能在人间勇往直前,不会被业障、灾难、烦恼所侵。真正拥有佛智的人,有超人智慧。我们在人间先要修成正等正觉,等以后到了天上,到了四圣道,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更要好好修,修成无上正等正觉

140307 新加坡完整原文


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慈悲,拥有佛智佛德佛的本性是救度众生,看不得别人受苦,可现在人的毛病却是看见别人开心,他就难过,看见别人伤心,他就开心,没有性德,缺乏慈悲,离佛的本性相差甚远。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慈悲,拥有佛智佛德。

白话12-53完整原文


我们做人要具有佛的品德,要具有佛的道德和具有佛的性德佛果就是具有佛的果报和果位无我果,真正修得好的人连这个果都是空的,无我果就是没有果,没有果就是真正有果,而有果就是没果。佛的品德,道德和性德都是最高的境界,是无上正等正觉,修成的是大觉圆满,就是完全觉悟了,智慧圆融了要用肉身之光加上智慧之光,把两个光合二为一,就是佛之光肉身之光是吃素,脑子干净,不动坏脑筋,身体干净等,即肉身干净要修成肉身之光,即把肉身修出光,然后再开启智慧之光,智慧之光加上肉身之光,就是佛之光。如果身上肮脏,脑子里肮脏,行为上肮脏,灵魂上肮脏,哪里会有佛之光,佛光也无法普照进去。犹如一个包着的东西,阳光能照进去吗?如果是玻璃透明的,阳光自然就照进去了。

白话2-1完整原文


学佛人要具有佛德,依靠佛的品德、道德和性德来修心,在人间就会拥有佛的智慧,因为佛的品德能够让我们破迷开悟,因为佛有超人的智慧。(掌声)希望大家做任何事情要想一想,我对得起菩萨、对得起家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具有佛的果,就是佛果,是最重要的。每天坚持做好事不做坏事,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一个善人;如果每天不做好事,只做一件坏事,一年下来就是一个大恶人。要承受自己的佛果,好好地学佛修心,改正自己的坏习惯。要无我,只想别人不想自己,就得到无我的佛果

140918旧金山完整原文


一个人的善和道德都是有标准的,什么叫善?自己没有对别人的恶意、贪心,就叫善。你今天贪不贪?贪了之后你会善吗?你今天对别人恶了,很恨别人,你这个人叫善人吗?过去说的“假善人”,就是这么“善”出来的。什么叫功德?道德有没有标准?你跟别人争、跟别人闹、跟别人吵,你这个人有道德吗?没有道德。这个“没有”不就是在道德上欠缺吗?别人为什么会说你这个人缺德?因为你没有道德。如果你家里没有家具,就是“缺家具”;那你这个人没有道德,就是“缺德”,“缺德”就是这么来的。...所以修心修到后来,怎么样能够成道,怎么样能够得道,实际上就是看你的心。 很多人连做人的基本道德都没有,品质不好,他就是已经在人间的地狱因果道中。你们想一想,人是不是这样?你骂他,他骂你;你恨他,他恨你。你恨他的时候,你是不是很痛苦?对,那么你在恨他时,你的境界在地狱。他骂你的时候,你一生气,你是不是又在地狱了?那你已经在地狱进、地狱出。所以说,一个人一念佛在天堂,一念魔就在地狱。不要天天拿着念佛经的书、说着拜佛的话,但是犯下很多口业,让自己的佛心佛德有漏。真正的舍要把自我都舍去,没有自我。有什么自我?我有什么?要面子的人就叫执著。师父经常有意批评你们,当着很多人的面批评你们,就是要你们学会放下。你做错了事情,你不应该接受批评吗?批评之后你脸红了,说明你没有放下,你还有执著和贡高我慢。学佛人要学会认清自我,要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你算一个好人,还是一个不好不坏的人,还是属于一个坏人?你自己要对自己有所估量。

白话视频2完整原文


内心世界的光明才是真正的光明

人心就是一面镜子,是无心的。根据出现在你眼前的东西和事物,一次次制造出假的心。本心只有一个,当你的心像镜子一样不停地照到一个境界一个境界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假心假意出来。心不是一个吗?心有千万个,那是外心心有两种,外心和内心。外心就是贪心、瞋心、痴心、嫉妒心、伤害别人的心等等,这是因为你接触到六尘被外境所染,外心会变得非常肮脏;而内心,就是本性和良心,是非常善良的。所以我们要常用本性与外心作斗争,就能克服不好的心态,嫉妒别人、贪、瞋、痴等各种心。一个人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有两种心态同时出来。譬如,隔壁占我便宜,自己心想:“我凭什么让他占便宜?我要去骂他!”另一个本心说:“不要去骂,大家是邻居,以后会找麻烦的。”外心又说:“凭什么啊,经常给他欺负,时间长了他会爬到我头上来的。”内心又在斗争:“不要啊,他也帮过我们,算了。”这个时候,内心和外心在不停争斗,如果外心胜利了,你就会闯祸,就会用外心去伤害别人。如果内心的佛德和本性善良的一面战胜了外心,不去争不去吵,可能就转危为安,就没有冤结。所以不要注重外心,要注重内心世界,内心世界的光明才是真正的光明。

130924 台湾完整原文



性德也好,跟他的佛德都有关系

因为一个人的性德也好,跟他的佛德都有关系,因为在你的本性里也有你的德性,所以人家骂人说“你有没有德性啊?”实际上就是讲“你这人还有没有良心啊?有没有本性啊?是人还是畜生啊?”就这意思,现在明白了吗?

Shuohua2015112705:23完整原文


性德——本性流露的德性

品德是人的基本道德道德可以归属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本性;性德,我们做人也好,做事也好,要不要有一个本性的道德出来?本性道德出来就叫性德。这个“性”不是“相信”的“信”,是“本性”的“性”。性德——本性流露的德性

Wenda2017120825:32完整原文


性德是什么?本性德能

要随顺性德性德是什么?本性德能。随顺就是随着它去做。只要你本性认为好的东西,只要你认为有良心、有道德的善事,你就随着它去做,这就叫随顺性德。要去除偏执。去除偏执是什么意思呢?“我就是这么认为”,“我就不买账”,“这个事情我就是想不通”,偏了吧?执著了吧?再想不通的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过去了就是没了。

白话11-50完整原文

待续

总结精炼【佛德】

佛德


- 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头顶的大金光明是弥陀的清净光明,也就是他自心中的佛德。

- 离欲得慧识般若,世间有相即无相。天明地明心也明,佛恩佛德佛光明

- 学佛救人,首先要让自己佛性长存,佛德永住惟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在红尘当中不能污染,戒人间一切贪瞋痴,利益众生,才能离苦得乐!

- 我们佛心永存,佛德永住,让我们跟着菩萨一起在人间度过每一天的佛光普照之日

- 中华传统文化和佛教讲德,道德、性德和人的品德;讲仁慈、仁爱;佛法讲慈悲、感恩,理解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常为别人想,常理解别人,就能看出自己的本性。知人心者行天下,知足常乐者得天下

- 修到五毒都没有了,就是菩萨的道德果位。佛德就是人的品德、性德和道德,三者的结合。如孩子忆念母亲一样,念念观世音菩萨自然息灭贪瞋痴叁毒。

- 佛德是什么?我们学佛,就要认识佛、懂佛,就要懂得佛的道德,拥有佛德。佛德是什么?就是佛的品德、佛的道德和佛的性德

第一,佛的品德是什么?高尚从来不跟别人斤斤计较。一个不跟别人斤斤计较的人,就具有佛的品德

第二,佛的道德是什么?帮助众生,普度众生,慈悲众生有些人具备两个,有些人具备三个,但是很少有人能具备佛的这四个道德

第三,佛的性德是什么?佛的性德就是佛的本性德能,佛的本性是善良的,佛的本性是人伤我痛,佛的本性是愿意替众生吃苦

- 佛德有四个基本元素,要懂得依照佛法中的四德。佛法中有四个德佛德有四个基本元素,就是常、乐、我、净。因为拥有了四个品德之后,你就会经常快乐,你的心就会经常干净,叫常、乐、我、净

- 在末法时期,人最重要的是思维上的进步,并不需要很多欲望上的需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修身养性、养德,我们要养什么德?养佛德,养自己的道德

- 佛经上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的心只有放在佛的位置上作佛,你的心就是佛这个人一定会有佛念、佛智和佛的意识存在如果想作佛,你观想佛像、忆念佛德、口称佛号,你当即时就是佛怎么样能成佛观想佛像,看着佛的像,恭敬佛;忆念佛德,想着佛的道德、品德,感恩佛慈悲救度我们众生;然后口念佛号,虔诚念经。你拜佛的时候就是在作佛,那么,当你跪在佛像前磕头的时候,你基本上已经是佛了

- 不是闲人,闲不得是闲人,非等闲人做事情要做在功上,要做在德上你要做在功上,要做在德上,这才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功就是从心里发出的,超出正常善事范围的才称为功。用你的佛心去做善事,用佛德,德就是道德,佛菩萨的德性。再加上你自身的佛德,所做的事情称之为功德

- 要懂得尊敬,尤其修行人不应发脾气、不会很烦躁修心修行要学会忍让,修自身的佛性是功啊!;就是把自己的本性、善良的心要修出来如果跟菩萨能够相吻合、相辅相成,那你就拥有了佛德,就是功德的字。所以用菩萨的境界去衡量、去修,你就拥有了佛菩萨的智慧

- 需要大家用佛德在人间生活,否则会伤害自己,希望大家不要用人间的欲望来伤害自己,而要用菩萨的般若智慧来充实自己

- 只有佛心才能产生佛德佛智,才能在人间勇往直前,不会被业障、灾难、烦恼所侵有超人智慧在人间先要修成正等正觉,等以后到了天上,到了四圣道,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更要好好修,修成无上正等正觉

- 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慈悲,拥有佛智佛德,佛的本性是救度众生,看不得别人受苦,可现在人没有性德,缺乏慈悲,离佛的本性相差甚远。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慈悲,拥有佛智佛德

- 我们做人要具有佛的品德,要具有佛的道德和具有佛的性德佛果就是具有佛的果报和果位无我果,真正修得好的人连这个果都是空的,无我果就是没有果,没有果就是真正有果,而有果就是没果。佛的品德,道德和性德都是最高的境界,是无上正等正觉,修成的是大觉圆满,就是完全觉悟了,智慧圆融了要用肉身之光加上智慧之光,把两个光合二为一,就是佛之光肉身之光是吃素,脑子干净,不动坏脑筋,身体干净等,即肉身干净要修成肉身之光,即把肉身修出光,然后再开启智慧之光,智慧之光加上肉身之光,就是佛之光

- 学佛人要具有佛德,依靠佛的品德、道德和性德来修心,在人间就会拥有佛的智慧,因为佛的品德能够让我们破迷开悟,因为佛有超人的智慧做任何事情要想一想,我对得起菩萨、对得起家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具有佛的果,就是佛果,是最重要的要承受自己的佛果,好好地学佛修心,改正自己的坏习惯。要无我,只想别人不想自己,就得到无我的佛果

- 一个人的善和道德都是有标准的;自己没有对别人的恶意、贪心,就叫善在道德上欠缺没有道德,就是缺德怎么样能够成道,怎么样能够得道,实际上就是看你的心连做人的基本道德都没有,品质不好,他就是已经在人间的地狱因果道中不要天天拿着念佛经的书、说着拜佛的话,但是犯下很多口业,让自己的佛心佛德有漏。真正的舍要把自我都舍去,没有自我要面子的人就叫执著

- 人心就是一面镜子,是无心的本心只有一个,当你的心像镜子一样不停地照到一个境界一个境界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假心假意出来心有千万个,那是外心心有两种,外心和内心。外心就是贪心、瞋心、痴心、嫉妒心、伤害别人的心等等,这是因为你接触到六尘被外境所染,外心会变得非常肮脏;而内心,就是本性和良心,是非常善良的要常用本性与外心作斗争,就能克服不好的心态,嫉妒别人、贪、瞋、痴等各种心如果内心的佛德和本性善良的一面战胜了外心,不去争不去吵,可能就转危为安,就没有冤结不要注重外心,要注重内心世界,内心世界的光明才是真正的光明

- 一个人的性德也好,跟他的佛德都有关系在你的本性里也有你的德性人家骂人说“你有没有德性啊?”实际上就是讲“你这人还有没有良心啊?有没有本性啊?是人还是畜生啊?”就这意思

- 品德是人的基本道德道德可以归属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本性本性道德出来就叫性德性德——本性流露的德性

- 性德是什么?本性德能只要你本性认为好的东西,只要你认为有良心、有道德的善事,你就随着它去做,这就叫随顺性德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5-4-4 06:09 , Processed in 0.1313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